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摩崖石刻文化景观
发布日期 : 2021-11-29
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风景秀丽,自宋代始就有不少的文人学士在山间结庐治学。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不断修复和开发,更吸引海内外俊彦标览。文人墨客喜好题咏山水,因此,在山间留存一批历代珍贵的摩崖石刻。
最早的石刻是宋代宋绍兴初年理学家罗从彦手书的“壁立千仞”行书,其下方还有罗从彦五世孙罗良凯手书石刻“名山拱秀”,笔意皆端丽洒脱,为书法珍品。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代县尹马周卿率兵丁千人辟东田石13景,在各景点刻石为记,历时两个余月,这是冠豸山规模最大的一次摩崖石刻活动。保存完好至今清晰可见的有十余处虽历经数百年,字迹仍然清晰完整,而且均镌刻在悬崖峭壁上,由此可见当时石刻技术已有较高水平。明代名儒黄公甫所题书的石刻“冠廌”二字,气势最为雄伟,熔颜真卿的刚劲雄伟挺秀、柳公权的飞动多姿活泼轻快以及黄庭坚的丰润秀逸洒脱自如于一体,为书法之上乘。清乾隆年间翰林、漳平籍人士朱阳在滴珠岩上所题书的“上游第一观”,字体圆润浑厚,点出了“豸山名胜冠八闽”及连城为“三江(汀江、闽江、九龙江)之源”的特殊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