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黄水林 李烈
自我探索的表演之路
走进李明卿家的三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木偶和一橱柜的奖章、奖状。
从小,李明卿就对传统木偶表演十分喜爱,每当家乡有木偶戏团来演出,年少的李明卿便赶去观看,并深深地为木偶艺人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1978年秋,已解散10多年的连城县木偶剧团重新恢复,李明卿进入了这个木偶剧团。刚开始,他的条件并不好,只能看着前辈们演出,自己再默默练习。后来,他用刻苦与执着感动了当时的木偶艺术大师徐传华,成为徐传华的关门弟子,并逐渐成长为剧团的“台柱子”,直至木偶剧团团长。
上世纪80年代末,木偶戏开始走下坡路。1993年,李明卿被调到县文化馆工作。离开剧团时,李明卿悄悄带走了一个木偶,并开始摸索木偶表演的新出路。
1997年3月的一个晚上,李明卿在电视上看到有人用双手握四支笔同时写出四个不同的汉字,脑海中便突然闪出个念头——何不尝试让提线木偶也来挥毫书写?
要让木偶写出好字,首先自己的字要写得好。李明卿便买回名家字帖,对照着一笔一画练开了。“最难写的就是那一竖,因为一竖拉下去总是不直,不是往左飘,就是向右边滑。”李明卿说,为了练竖笔画,他每天要写20张报纸。
2000年5月,李明卿受邀到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表演,获得吉尼斯颁发的“首创木偶书法”证书。
2011年以来,李明卿又开始了新的创新之路,让木偶拉京胡。木偶拉京胡最难的是左手的控制,因为木偶的左手手指要交替地按弦,怎么样让手指收放自如成为最大的难题。“开始时,我用橡皮和气球套装木偶的手指,但效果不佳,最后我用剪开的避孕套套在木偶手指上,才解决了这一难题。”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李明卿最终找到了这个在他看来很“搞笑”的方法。这一绝技在央视舞台登台表演后,姜昆、蔡明、潘长江等艺术家都对之赞不绝口。
两岸木偶是“亲人”
在台湾,提线傀儡戏、布袋戏等木偶戏十分受欢迎,且绝大多数传自福建的泉州、漳州和龙岩等地。去年,李明卿带着他的木偶书法和木偶京胡赴台湾演出,赢得了台湾同胞的高度赞许。李明卿也因此结识了一位台湾的木偶艺术家。“他姓吴,住在台北,因为都是玩提线木偶的,我们聊得很投机。”李明卿说。
“就提线木偶来说,最核心部分的就是木偶的‘线排’与‘线位’。”李明卿告诉记者,台湾的木偶,用的是“中”字板,木偶的“首线”、“腰线”、“背线”、“脚线”等都按照一定的顺序安装在“中”字板上,“中”字板大多用竹子做成,这些跟他所使用的“中”字板一模一样。因此,台湾不少木偶艺术人士都认为,他们的提线木偶,很多都是从龙岩传过去的。
台湾盛行的布袋木偶,通过手指在布袋里的活动直接操纵木偶的一举一动,再为木偶配上语言、音乐,便是一出布袋木偶戏。 “布袋木偶不是我的专长,但是我在漳州见过布袋木偶表演。”2010年8月,李明卿受邀参加泉州国际木偶节。在与台湾布袋木偶艺术家的交流中,他发现,台湾的布袋木偶剧本和漳州的布袋木偶剧本是相通的,这让台湾的布袋木偶与漳州的布袋木偶有了无法分割的联系。
两岸木偶艺术背后,是一份文化与情感的牵系。“台湾不少人祖籍都在大陆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血脉亲缘。对于我们玩木偶的人来说,台湾的木偶与我们的木偶,也是亲人。”李明卿给他的每个木偶都取了名字,在他看来每个木偶都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