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峰竞秀
连城冠豸山被喻为公正之山、生命神山、客家神山。细细品读冠豸人文,它更是一个完整的豸文化展示区,是汇书院文化、寺庙文化、客家风情、摩崖石刻、碑志匾额、精美建筑于一景的“中国第一清正名山”,为创建“公正豸”廉政教育基地和国家5A级风景区,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豸之形:天人合一
冠豸山古称“东田石”,有“天人合一,客家神山”之美称。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县尹马周卿在东郊雄奇俊秀的东田石开辟了前山十三景,由于东田石主峰由五老峰和灵芝峰组成,极似一顶古代法官的官帽——獬豸冠(古代监察御史、按察使所戴之冠),就将东田石改称冠豸寨。明嘉靖年间,书法家黄公甫在滴珠岩上篆刻了端庄雄健、六尺见方的两个大字:“冠”,从此为山正名,寓含刚正廉明之意。
獬豸者,古之灵兽,又称独角兽、直辨兽,遇到说假话或有罪之人则以角触之。豸作为中国古代六大神兽之一。传说尧帝的刑官(法官)皋陶驯养獬豸以判案,凡遇疑难不决之事,由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冠豸山是全国唯一以豸命名的圣山,他神形兼备,是神豸人间的标志:一顶巍峨刚正的獬豸冠,嫉恶如仇化作凛然生威的气势;千仞壁立不连岗自高,一身正气穿透天地古今。正如明代诗人吴扌遂《咏冠豸峰》诗中所言:“碧血千年化作山,嵯峨犹带谏时冠。至今抗直回天日,不与诸峰列一班。”
豸之魂:公平正义
獬豸是公平公正的标志,是人间正义的化身,是中国法律的图腾。
“獬豸”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时期,楚文王曾获此兽,依其形制成王冠,称“獬豸冠”,秦灭楚,以此冠赐给执法御史大夫。后经汉、唐、宋、明,獬豸冠一直是御史按察使之类的监察官及司法官的专用制帽,所以又称“法冠”。清朝御史虽不戴此冠,但其官服的前后仍绣有獬豸的图案,以表明执法及监察官的性质。
冠豸山开发于宋元年间(公元1086年~公元1049年),元至正二十六年正是以冠豸为山名。“天设巍峨獬豸冠,俨如柱史立朝端,月明山下豺狼过,远望威如胆自寒。”明代诗人张应珍这首咏《冠豸峰》道出了古人命山名豸的深刻寓意和对豸“聪慧通灵、公平正义,善恶分明、疾恶如仇,刚强正直、威武不屈,廉洁诚信、尽忠职守”灵魂品质的追寻。
豸是古代司法的象征,从古代“法”字结构也可见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古体的“法”字写作“”,“”即为獬豸,“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和“法平如水”之意。由“”到“法”,“”字虽然已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豸品质提倡的公正价值观正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公正”的现代司法精神的体现。
豸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图腾,自古獬豸就是监察官员的形象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成为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织保证提出了最高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更要以豸品质作为修身之要,像冠豸山一样刚正不阿,才能达到“壁立千仞”的境界,履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庄严承诺。
豸之韵:客家精神
豸与貔貅、麒麟等一道称为“龙之九子”。豸文化,与龙文化、凤文化一样,都是以神性的崇拜物命名的文化。冠豸山是世间传承古代豸崇拜的最好例证。
冠豸文化孕育传统主流文化,冠豸山钟灵毓秀,南宋建炎二年至绍兴元年(1128~1131年),四大名儒、闽学的奠基人之一的罗从彦在灵芝峰下的仰止亭研讨理学、传播文化、培育学生,并著述有《中庸说》、《豫章文集》,他的传承人朱熹潜心研读,成了宋明理学家中的最高代表,世人称“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但朱熹却说“潜思力行,任重诣极,惟仲素(罗从彦)一人而已”。
豸文化与客家文化紧密相容,客家文化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开拓的精神、勤劳朴实的品格、诚信处世的行为和修齐治平的价值观念,它与做人宜忠宜勇,为官宜廉宜洁,执法宜公宜正的豸文化一致,客家宗祠正厅墙壁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既是豸品质的传承、儒家的社会规范,更是用以彰显乡风、教化子孙后代心存正气的承载,在龙岩市人民广场,一座巨大威猛獬豸青铜雕塑“公正在”傲然矗立,正是“客豸”文化相容的鲜明展示。
豸是创建诚信社会的导向,当今社会诚信缺失唯利是图;官员贪污腐败严重;商业假冒伪劣盛行;学界欺骗造假抄袭,豸品质提倡的公正、诚信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豸之风:浩然传扬
登上冠豸山,一阵阵正义之风扑面而来:从遒劲刚强的迎客松到惩戒贪婪的石禾仓,从警示明言的丹梯到气势磅礴的“上游第一观”,从象征司法权威的獬豸金印到清雅高洁的芳兰谷和洁身自好的莲花峰,从淡泊明志的桃源到宁静致远的桄榔幽谷,从高风亮节的修竹书院到质朴无华的东山草堂,从慈眉善目的寿星岩到祈福纳祥的人长寿,从积善修德的金字泉到纯净心灵的洗心亭……徜徉在冠豸山,每一处景点都渗透着一股浩然正气。
登上冠豸山,一股股清廉之风荡尽心尘:项南纪念碑、清气亭、松风亭、香兰亭、仰止亭……无不让人思绪翩翩。还有教人从善的寺庙文化、意蕴深远的碑志匾额、咏物叹志的摩崖石刻等,都承载着“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节”的儒家道德规范。
登上冠豸山,一缕缕儒雅之风沁人心脾:仰止亭、丘氏书院、东山草堂、樵唱山房、修竹书院、五贤书院……历代文人雅士在这里筑就读书人的精神家园,罗从彦、林则徐、丘麟、丘方、纪晓岚、林赤章,一代代名儒,追步东山,与风月为朋,与烟霞为友,习文练武,吟诗作赋,研讨理学,修德成材。
豸文化,陶冶和造就了连城具有豸品质的代表人物:
不辱使命、忠于职守的项与年,1928年加入周恩来亲自组建的“中央特科”红队,他化名梁明德从事情报工作。为了粉碎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红军的“铁桶计划”,他打落门牙装扮成乞丐历经千难万险把情报给周恩来,为中央首脑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及时进行战略大转移作出了特殊贡献;
被誉为“红土赤子、清风典范”的项南,他为官一生,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严于律己;他是刚强的,虽几度沉浮,但忠心耿耿,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始终不改为国为民的伟大志向;
还有那为掩护中央红军突出重围而长眠在松毛岭上的无数红军战士……
连城冠豸山,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传扬着浩然正气,屹立在福建西部的奇山秀水间。
文章来源:闽西日报 作者:罗卫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