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师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是“中国优秀旅游县”,又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在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连城按照“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从乡村旅游开发和景区发展两方面入手,以脱贫为统揽、以产业为带动、以政策为保障,整合境域资源,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把贫困村带动起来、把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来,走出了一条旅游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这两年,我们一直坚持加快旅游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群众脱贫助推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促群众致富,群众致富促农旅和谐共赢的方针。”连城县旅游局局长李炳林介绍说,去年,连城县共接待游客73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2亿元;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2.6亿元,直接或间接受益贫困农民1.2万人。旅游精准扶贫成效初显。
不砍树也能“断穷根”
曲溪乡冯地村位于县城东部,是汀江、九龙江、闽江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红豆杉、柳杉,绵福庵及周边数百年的蓝树和油杉。近年,当地政府搭建平台,推出“源头生态休闲之旅”等乡村旅游活动,让这个海拔1246米、大山深处的村子,每逢节假日都能吸引省内外大量游客来此旅游。
很难想象,冯地这个被誉为“一尘不染的村庄”过去曾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地”。当初,为了脱贫,有村民走了捷径——砍树卖钱。“但砍了树,这里永远是穷地,还会让下游的群众没水喝。”时任村主任刘德炘拦住了村民。
随后,经过与县旅游、规划等部门讨论,村里决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利用户均80多亩竹林的优势,以毛竹产业为主导,引进金线莲、倒吊黄花、七叶一枝花等中草药,发展林下种植,以独特的气候条件,建立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针对游客反映的路况差、停车难、吃住不便等问题,旅游部门帮助村里确立了“优化环境,发展农家餐馆、旅馆”的思路,并支持村里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对村里鹅卵石道、木栈道进行整修,景区要道种上桂花树,路边设置垃圾桶,竖起景点指示牌。
不砍树也能“断穷根”,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去年,冯地村接待游客2.4万人次,同比增长22%。冯地村书记刘洋波介绍说:“通过土地流转、景区建设、民俗表演、特产销售等,全村收入增加288余万元,人均收入增幅达6000元,村里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近年来,连城按照“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农旅互动”的要求,掀起了乡村旅游开发热潮。县政府及旅游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旅游精准扶贫帮扶政策与措施》等文件政策;多次召开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会并成立了指挥部,负责乡村旅游的组织、筹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其间,连城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专项扶贫资金和旅游专项基金,同时建立了1500万元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贫困村民变身“股民”
宣和乡培田村是一个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明清客家古民居建筑群,素有“民间故宫”的美称。宗祠代表性建筑久公祠,红梅掩映下的恩荣牌楼,通达的街巷……每一处都是值得游览的景点。
“从前,我们村里穷人多,自从与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一切都改变了,村里人不但脱贫了,还都是不折不扣的股民呢!”宣和乡培田村村民巫妹说起这几年收入的变化十分高兴。不仅如此,她还利用新家搞起了农家乐,每月都有60多名游客入住,仅此一项便月增收6000元以上。
这几年,当地政府展开了对培田古村的全面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由于这里的古建筑权属都是老百姓的,因此,旅游部门牵头当地乡村两级组织召开座谈会,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厅堂代表,组成培田古民居保护与开发理事会,授权理事会代表全村与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按培田古村落管理站首道门票年税后实际收入的25%至28%支付给理事会,再分配给全村群众。
“旅游公司在招聘工作人员时优先解决符合条件的当地群众和贫困户,共计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吴建民是理事会常务理事长,据他介绍,今年,培田古村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00多万元。村里获得了近50万元的旅游分红,这些钱主要用于村民的医保补助、养老金、奖助学金等开支。
“我们还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持续给当地村民带来收益。”县旅游部门培田站负责人周彩霞介绍说,“骑行帐篷”项目于去年7月开始进行众筹,很快筹集150股近15万元的资金,成员以资金、服务、劳动等形式入股,其中参与众筹的绝大部分是培田村民,“而且骑行过程中设置的骑行点可以将培田村内现有的体验项目串联起来,改变游客‘快闪式’的消费习惯。”
这两年,连城提出“全县景区化”概念,但并不是到处都在搞旅游开发,而是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经济品牌,实现差异化旅游大产业发展。期间,连城在农村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鼓励贫困群众把土地、山场等租给合作社或企业发展旅游,把贫困户能折成资本的自有资源全部折价入股,吸纳贫困群众在旅游企业打工,使之成为拿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和务工薪金的“三金”农民。目前,该县景区带动17个乡镇、112个乡村旅游点、1200余家宾馆农家院、2万多人就业。
“花果山”上果农乐
前不久,在距离连城县城9公里的文亨镇炉坪村星光生态旅游度假区内,2万株日本红枫绚烂开放,树姿优美,叶色鲜艳,吸引众多游客和摄影师前来欣赏美丽的“枫”景。
星光生态旅游度假区是福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占地面积3500亩,已种好可供游客观光的百果园2500亩,杨梅、枇杷、水蜜桃、葡萄等100多种果树可供游客四季采摘,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特色观赏区更是与众不同。当地人也乐得将这里称为“花果山”。
“这些百香果是我去年栽种的,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带动摘果休闲观光旅游。”说起产业发展新打算,星光度假区农场主黄水生兴奋不已。2013年,他投入几百万元对果林场进行升级改造,除了种植果树外,还发展珍稀苗木和铁皮石斛林下种植。他采取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当地200多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农户负责提供土地和人力,公司负责提供苗木、农药、化肥和技术指导,以此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种植业。
“我们还借力扶智,围绕旅游和农业产业,请来各级专家举办了水产养殖、梅花鹿养殖、兰花种植等技能培训班。”黄水生说,培训班还把机会向当地贫困户倾斜,集中培训了2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带动100多户农户投身旅游、养殖、加工业。
“前些年,我在泉州务工,一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因为家里老人年龄大了、孩子又小,所以不得不回到村里。”陈明君是炉坪村的精准扶贫户,如今被聘用在度假区工作,主要负责管理景区卫生,一个月能领到1200多元的工资。同时,他还在景区做小吃生意,每天的收入也很乐观。据了解,度假区有60名员工,其中80%都来自炉坪村。
这几年,连城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有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休闲农庄、观光农业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了一批乡村花园、酒店、民宿和农业科普园等项目,培育出了农事体验、趣味采摘、乡村休闲、农家客栈等多种新业态。同时,及时跟进相关配套政策及优惠措施,激发“能人”投身旅游创业热情,引导贫困农民到景区工作,实现就近就业。据统计,今年,连城旅游企业专门拿出针对景区周边贫困户的工作岗位,让600余名贫困农民直接就业,月均收入1500元左右,并设立了脱贫致富岗、临时用工等方式,直接带动6000多名贫困农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