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 2017年2月22日 9版

    谢建师 文/图

    “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民俗活动的大观园”……这些“名片”,标注着连城文化特点和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近年来,连城坚定不移地推进“文旅产业化”战略,把大干文旅产业、干大文旅产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火车头,扩大对外开放“金名片”,助推富民兴县的“主抓手”,全县文旅产业呈现持续向好势头,文旅产业风起云涌、方兴未艾。
    数据显示:今年,在民俗文化活动集中展示的大年初一到元宵节期间,连城全县接待游客近50万人,旅游收入3亿多元。

    客家文化彰显魅力
    “很震撼!很感动!感谢连城为全球1亿客家人延续了一系列的元宵民俗庆典活动,我为你们点赞!”今年元宵刚过,连城县就获授“中国客家硒都”荣誉称号。仪式讲演中,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赵桂慎有感于元宵当日亲临连城罗坊走古事和姑田游大龙活动所迸发出的乡愁与情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连城客家民俗,在保留浓郁中原遗风的基础上,吸纳当地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移民文化和定居文化相结合孕育出了魅力独特的民间习俗,其完整性、多样性、连续性和独特性,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连城元宵节庆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客家狂欢节”。当天,连城各乡镇推出了罗坊走古事和姑田游大龙,以及芷溪花灯、新泉犁春牛、北团游大粽等20多种已经延续了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民俗,与元宵庙会、灯谜晚会、花卉展览等社区系列节庆活动交织在一起,迎接四海宾朋。
    罗坊走古事是连城闹元宵的盛大活动。“嗵!嗵!嗵!”当天上午,随着三声神铳的巨响,200多名壮汉手拉手、肩并肩,抬起七个古事棚,先后在陆地和水上奔跑追逐,场面壮观。“太精彩了,充分反映了客家人拼搏、无畏的精神!”来自台湾的摄影爱好者郑先生和10多位朋友一起,第一次到连城感受走古事就被深深震撼。
    当天下午,姑田镇人山人海。在神铳轰鸣、锣鼓喧天中,千名中青年壮汉抬着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天下第一龙”姑田大龙,在长长的彩旗队、灯箱队的引领下,蜿蜒于乡间村野,穿行于大街小巷,腾挪起伏。沿途的游客簇拥、奔走在巡游队伍中,欢歌笑语不断。“很有特色,不虚此行。”来自深圳的杨先生久闻姑田大龙的盛名,今年特地带着家人一起前来。
    元宵期间,庙前芷溪张灯结彩,烟花璀璨,人们沉浸在美丽喧闹的节日氛围里。该村举办的年俗一条街热闹非凡,一个传统的客家庙会生动再现,来自省内外上万名游客把一个小山村挤得水泄不通。游花灯、红龙缠柱、书画展览、木偶戏、剪纸技艺等传统民俗与民间艺术沿街展开,散发出浓浓的客家元素。
    “没想到一个县城的文化底蕴这么深厚,真的太棒了!”“这里文化气息浓厚,这次来一边祈福旅游,一边感受客家民俗风情,心情很舒畅。”“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客家文化,更感受到中国年的魅力!”来自香港、台湾的游客对连城推出的各类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连连赞叹。

    文化作魂旅游为体
    “众多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齐聚连城,既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又放大了假日旅游综合效应,对整个连城旅游市场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连城县旅游事业局局长李炳林欣喜地说。
    据他介绍,近年来,连城以客家文化为灵魂,以生态山水为依托,以“四季连城·福运连连”为核心品牌,将具有客家特色的历史、人文、戏曲、民俗、节庆等文化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中,深度开发以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主的民俗体验型和文化主题型的旅游产品,致力于打造融合客家文化体验、山水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度假、特色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国家级原生态民俗风情旅游休闲目的地。
    这两年,连城县域各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都打造出深受游客喜爱的各类客家文化盛宴。各个乡镇也在文化与旅游“联姻”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名片。全县20多个涵盖木偶、武术、树芳斋等一大批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定期组织民俗非遗项目进景区、进乡村展演,“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新常态。在打造“最有文化的古村、最具乡愁的古村”旅游品牌中,朋口镇培田古村落景区充分利用8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建筑文化和客家文化,将雕版技艺、剪纸技艺、客家舞蹈和提线木偶等民俗表演融入演出中;文享镇炉坪村星光生态旅游度假区内,专门设置了一个舞台,排演一台展示连城客家民俗风味的节目,免费提供给游客观赏;北团、四堡镇的烧龙、拔龙是一项传统的客家表演项目,每到正月十五,成千上万的省内外游客与当地民众一起参与其中……
    为了加快实施客家文化主题游,打造客家文化之城,连城推出了与客家文化相应的“红色+绿色+古色+景色+特色”五色旅游,开辟博物馆、文化古迹、旅游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观光线路,集中展示连城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充分实现其展览、学习、教育之功能。
    坐落于冠豸山脚下的连城县客家民俗陈列馆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馆布展面积4591平方米,展出文物、实物1000余件。步入陈列馆,异彩纷呈的客家民俗、直观逼真的复原场景、生动形象的动态演示、新鲜有趣的互动游戏,无不诉说着客家连城农耕文化的历史印记。“春节除了吃喝玩乐,还可以看客家民俗展,接受文化熏陶,感觉更充实了。”今年春节,从上海回连城探亲的谢洋深有感触地说。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浓郁厚重的客家文化底蕴,是连城旅游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据统计,连城文化品牌建设成果丰硕,已有7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拥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乡,是福建拥有全国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县份之一。
    为了让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活动中得到更好的传承,近年来,连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成客家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冠豸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客家文化公园等;依托培田古民居、冠豸山等景区,积极创建海峡客家影视基地,精心编创反映客家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大型剧目;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开发系列旅游纪念工艺美术品,让旅游有灵魂,让文化产业有经济效益,互促共长;扶持、鼓励客家文化、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形成了木偶书法、悬空书法、茶壶唢呐吹奏等一批民间绝技绝活……
    连城还积极打造海峡客家民俗文化活动品牌,倾力提升连城非遗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十年来,每年元宵节举办“中国客家狂欢节”,集中展示游大龙、走古事、花灯、烧炮等民俗活动,充分展现连城客家非遗文化的非凡风采和深厚底蕴。反映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涵的《耕读传家》等节目在海峡客家风情节集中展演,让海内外观众充分领略连城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流传于连城新泉、庙前、莒溪一带的闽西客家春耕民俗“犁春牛”与台湾高雄县仁武乡进行了“犁春牛·牛犁阵”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印证两岸的文化渊源。从事木偶艺术已30多年的李明卿大胆创新,融合中国书法艺术,创造了“木偶书法”的绝技,不但在国内频频演出,大受欢迎,其足迹还遍布新加坡、印尼、法国、瑞典、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成功打造连城“非遗”的又一个金字招牌。
    “单凭自然风光和景点,我们没有绝对优势。离开了客家文化的融入,连城的景点和风光便缺少了一种表达。只有把景区、景点从大旅游的角度和客家文化融入到一起,才会形成我们的旅游强势,这也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必由之路。”谈及旅游与文化的结合,连城县冠豸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杨晓春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