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旺季已经到来,游客们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太愉快的经历。


有游客吐槽


一些景区游客接待中心


到检票口的距离过远


检票口距离核心景区又很远


乘坐景区摆渡车和观光车


几乎变成了“强制选项”


是一笔不得不花的钱


一些景区交通费用


全算下来还不低


景区交通是“刺客”吗?


景区交通工具是重要的体验载体|中国旅游报记者 陈晨 摄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近日,四川省发改委向各市(州)发改委、省管旅游景区发布了《关于加强景区价格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从严核定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交通服务价格,有效遏制景区不合理外移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停车场,增加游客配套交通费用负担等行为”,引发不少游客共鸣。


景区如今越来越大


这是不少游客的直接感受


一些景区将游客接待中心外移


配套的停车场


因此也距离景区检票口颇远


摆渡车和景区观光车


成为不少景区的“标配”产品


浙江旅游科学院院长张晓峰认为:“游客接待中心的外移,要根据景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地认为都是景区为了增加配套交通费用故意外移。”


“游客接待中心外移,通常有三种情况”。张晓峰解释,第一种情况如甘肃敦煌莫高窟,有文物保护的要求,游客接待中心和景区入口处有一定距离,需要乘坐景区摆渡车。第二种情况如四川九寨沟、新疆喀纳斯等自然型景区,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景点分散、游线较长,设置不同站点上下车的观光车方便了游客体验。第三种情况就是一些景区周边没有可用的建设用地,只能在远处找一个能建游客接待中心的地方。


“还有个别景区本身并无实际需要,刻意把游客接待中心外移,造成离核心景区较远,增加了游客交通成本。”张晓峰说。


“主要还涉及到停车问题,以前游客没有这么多,而且自驾车游客也不多。如今自驾车游客多,停车难是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一位知名景区负责人告诉中国旅游报记者,游客接待中心配套有大型停车场,而在景区内很难有大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


以山西壶口瀑布景区为例,周边是山地,没有任何建设用地,只能在最近的镇上解决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还有一些景区因为地形地势地貌的限制,或者生态保护的原因,周边没有大面积建设用地。随着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发展,停车需求爆炸式增长,不得不将游客接待中心外移。


消费应该明明白白


2022年就有旅游博主吐槽进入青海茶卡盐湖景区得先交30元坐摆渡车。乌兰茶卡盐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委员会随后发布公告,根据广大游客诉求及景区存在的堵点问题,取消茶卡游客集散中心旅游环保观光车30元乘车费用。同时,进入茶卡盐湖的17座以上的旅游大巴可直接驶入景区停车场,并督促各景区和服务单位提升服务质量。

乌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工作人员也提到,通往茶卡盐湖的道路比较窄,每年一到旺季,景区外堵车特别严重。而自驾车游客多,很多时候堵上三五个小时都没办法进入景区。而且,当地海拔高,紫外线强。旅游高峰期如果从停车场步行数公里到景区,安全隐患较大。


去年有游客爆料,游览四川牛背山景区除了要购买160元的门票,还必须捆绑购买价格不菲的观光车票,而且,山顶住宿价格也颇高,被网友戏称为“牛贵山”。


牛背山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调整了收费标准,游览景区只需要购买门票即可,观光车不收费。


“其实从游客需求角度来说,很多景区设置观光车是必要的,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提升了游览安全系数,增强了游客体验感。我去长白山旅游,路况复杂,风景优美,感觉坐景区越野型观光车上山本身就是一种特别棒的体验,80元花得很值。”自驾车游客宋威说,游客不是不理解景区收交通费,而是想消费得明明白白。


采访过程中,多位游客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在景区添设交通工具非常必要,一些景区的小火车、观光船、索道等交通工具不仅方便了游客,设计、装饰也很巧妙,与环境融为一体,赏心悦目。


游客乘坐游船游览景区|中国旅游报记者 陈晨 摄


因此,主要问题在于


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停车场


应该建在距离景区多远的位置?


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之间的


交通服务价格怎么定?


景区大门到核心景区之间的


交通方式是否可以选?


“我认为停车场到景区入口处的摆渡车和景区内观光车应该分别对待。摆渡车主要是短距离衔接的摆渡功能,类似于机场摆渡车,应坚持公益性低价原则。而景区内的观光车,是一个享受性的观光产品,应该制定合理的游线和价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说。


在强化景区配套交通服务价格管理方面,《通知》要求四川省内景区内交通工具、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的交通工具,除因安全、环保等确有必要统一乘坐外,不得强制要求游客乘坐并收费。督促景区在显著位置标识停车场到景区大门、景区内游览场所之间的距离以及步行游览预计需要的时间,便于游客合理选择游览方式。按照补偿合理成本不计利润的原则,从严核定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交通服务价格,有效遏制景区不合理外移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停车场,增加游客配套交通费用负担等行为。对偏离成本、价格过高、群众反映较多的景区交通工具票价要予以重新核定,降低价格,不得通过景区交通工具谋取过高利润。


景区交通工具是重要的体验载体|中国旅游报记者 陈晨 摄


二次消费亟待提升


近年来,大家对景区交通的吐槽渐多。采访中,一些游客还提到,每逢节假日,景区各种交通工具也要排长队才能乘坐,给本是愉快的旅途有些添堵。


不能否认,一些景区交通费用存在虚高情况。深圳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分析:“一方面,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强调要严格控制景区门票过快上涨,一些国有景区纷纷下调了门票价格;另一方面,一些景区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升级建设,面临巨大的运营压力,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填补营收缺口。而最简单和最容易实现的二次消费方式就是景区交通。”


以牛背山为例,在户外驴友圈内,牛背山是知名的徒步天堂,海拔3660米左右,四面环山中间突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它被认为是绝佳的观景平台和摄影目的地。2015年以前,牛背山不收取门票,乘车上山的费用为每人50—80元,住宿、餐饮配套不足。在吸引大量游客上山游览的同时,因路况复杂,开发不到位,也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据当地媒体报道,2015年10月,荥经县人民政府、泸定县人民政府和四川能投新城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牛背山景区及相关资源开发项目投资合同书》。根据协议,牛背山旅游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共分三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投入10亿元,于2015年启动。在数年封闭打造后,2022年5月,牛背山景区一期建设完成,正式对游客开放。开放之后,因为游览门槛极高,入住和观景体验不能保证,牛背山景区被不少游客吐槽。


“目前很多观光型景区除了门票收入之外,其他营收渠道有限,景区投资很难收回成本。”张晓峰补充道, 目前政策规定门票收入不能作为上市主体的收入,一些景区营收手段有限,为了增加营收渠道,获得上市的可能,就把景区交通如摆渡车(船)、小火车、索道、观光电梯等作为主营收入。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认为,景区如果以“躺平”收门票思维运营,不在内容体验、文化内涵上做文章,舍大取小,结果自然是导致极低的二次消费与复游率。


目前,情况在不断改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注意到,多家景区在游客中心显著位置设立公示栏,公布门票、景区交通价格及优惠政策,便于游客了解监督。


吴丽云认为, 景区在提供交通接驳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在游客体验和景区经营收益之间平衡,尽量提供多样化的接驳方式,做到公平透明收费,让游客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同时,应该为游客提供不乘坐景区交通的选择,不能捆绑销售。


在互联网时代


游客体验感会直接影响到景区口碑


而对景区而言


品牌和口碑


是影响游客出游选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