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李某是个旅游爱好者,在某网络平台观看直播时,看到某店铺销售旅游产品价格低廉,李某未详细了解就贸然下单,在不确定自身具体出行日期的情况下,提前以较低价格囤购了大量机票、酒店、景点门票、旅游线路兑换卡等旅游相关产品和服务。因网络平台未在醒目位置对使用规则限制进行提示,李某未留意约束条款,囤购的这些产品中,有的代金券只能当天使用,有的酒店难以预约,有的限制了景点的游览时间,有的联系不上商家……既白白造成资源浪费,又为自身带来经济负担。

案例二

王某到某市旅游期间,在搭乘出租车过程中,出租车司机搭话说可以不收车费带其到各个景点游览,但需要到“旅游中心”购买游览套票,由“旅游中心”安排“专人讲解”。于是,王某随车到“旅游中心”购买了显示包含多个景区门票的168元游览套票。在游览过程中,王某发现,许多景区都免费开放,且不需要预约。所谓的“专人讲解”也是有名无实,不但不做讲解,还不断带王某进入购物店消费,游说其购买商品。

案例三

张某在小区物业公司的推荐下,报名参加了一个四天三晚的旅游团,团费500元。途中,张某被导游带去一家销售厨具的购物店,店家声称所售厨具为高端进口产品,现打折促销,价格远低于“官网”售价,并打开在某知名购物网站虚设的网络店铺,向游客进行比价和展示。在店家诱导下,张某花4000余元购买了一套厨具,回家使用后才发现只是普通金属制品,并无店家夸大其词的养生功效,同类商品的真实售价仅为几百元。

“坑”在哪

部分商家或个人利用信息不对等,向游客推荐所谓的“套票”“通票”,不仅价格远高于市场定价,还为购物店引流。部分游客面对优惠产品套餐时,未经深思熟虑就贸然下单,陷入冲动消费漩涡,实际上该产品并不符合自身需求。部分商家为推销商品,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游客购物。

如何避“坑”?

建议广大游客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景区门票,选择正规商店或管理规范的市场购买商品,警惕促销陷阱,切莫盲目购物冲动消费,注意留好消费票据,谨慎识别诱导购物行为。

指导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

主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