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省市县政府代表和有关专家,就如何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了一系列访谈。




福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挑战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源生表示,近年来,福建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方针,扎实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全省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涵盖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45项、省级705项,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成为国内在该领域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


张源生表示,福建省在传承发展方面同样取得积极进展,设立了闽南、客家、妈祖、朱子等多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并建立1088个非遗传承基地和展示点。然而,非遗保护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队伍、数字化保护较薄弱、传承展示场所不足、非遗项目创新发展有待提高等。



推动非遗“活态保护”实现多元融合



在如何更好推进非遗“活态保护”方面,三明市政府副市长张元明提出,要将非遗与当地优势产业、现代产业设计和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例如,三明市将清流县赖坊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樱花节相结合,打造“古民居+非遗活动+樱花园”特色产业链,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在肖家山客家传统村落建设非遗展示馆、研学基地,将非遗元素融入手工创意产品和餐饮民宿,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此外,沙县区通过两岸小吃美食嘉年华平台,将传统戏剧和现代音乐相融合,成功吸引年轻游客,促进了非遗现代化传播。


福州市永泰县委副书记、县长苏冰认为,非遗活态保护关键在于融入青年群体,传承非遗技艺生命力。永泰县通过创新设计,将虎尊拳、檀家拳等非遗项目融入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张圣君信俗等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生活。同时,通过扶持企业,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2023年永泰县非遗产业总营收超过2000万元。此外,永泰县积极引入高校、企业和专家团队,探索建立非遗创新基地,实现非遗保护、社会发展和企业盈利的多赢局面。



创新方式让非遗在海内外“活起来”



张源生表示,非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生动见证,福建将创新传播方式,拓展文化输出。重点包括打造以南音、妈祖信俗、制茶技艺为核心的非遗品牌矩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利用“数字福建”优势,多渠道推广非遗,推动其与现代媒体和娱乐形式结合,提升影响力;借助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和侨务大省的优势,通过国际艺术旅游节等活动,推动非遗文化走向全球,跨越国界、深入人心。


龙岩市长汀县委副书记、县长吕莉表示,长汀县通过与现代设计师合作,推出兼具美学与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如“长汀客家刻纸龙灯”“汀州客家剪纸”等,激发非遗文化保护动力,带来经济收益,形成良性循环。长汀还积极参与海外文化交流,通过举办各类非遗展示和交流活动,如“大汀州民乐团赴澳门演出”等,进一步提升福建非遗全球影响力。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